http://163.20.119.100/f2blog/index.php?load=read&id=2848
一個理想的資訊融入教學教室環境可以如何營造智慧教學時光?我先以相隔17年的兩間教室現場做個比較。
2005年,在承辦91~93年資訊種子學校專案、規畫北縣群組教室補助案、辦理K12教師網路進修後,我從北縣教網中心歸建德音國小,生平「第一次」開始教小學,擔任自然科任教師。我考量自然課特有的小組實驗活動,也希望有電腦可供運用。
請資訊組長幫忙沿著教室邊緣拉網路線,利用電腦教室(擴大內需汰換下來)的電腦,各組一台,也買一台單槍當自己的教師節禮物,開始我的資訊融入教學應用實踐。
四月初在「數位學習精進方案」(PDF)推進中,我建議各校先打造校本數位學習精進教室:利用既有設備建造教室內涵,讓師生進來就直接使用行動載具進行教學,讓大家漸進適應多元的教學互動型態,教室裡無線網路、載具管理、課程使用的APP跟平台,都能讓師生立即上手運用,確實體驗從行動載具貫穿實虛連結,連通雲端資源平台連通,進而展望智慧教學數據生成跟決策分析支援的新常態。
這樣的想法,正是以德音國小的智慧教室為原型,我們改造原來的電腦教室,圓形的空間中,前端大屏,老師有電腦跟平板,小組端各有有線網路連接的桌機跟螢幕,資訊推車收納學生的每生一平板,無線網路串連,另有 Apple Tv 、軟體投影,以及鏡頭、麥克風跟喇叭。
以上有了硬體支持,接續也依『物理→生理→心理→心靈』層次,介紹網路教學平台、師生素養與教學多樣活動設計。
物理面是指設備怎麼擺、教室物理空間規劃,光線、溫度等物理、環境條件、師生座椅安排、投影布幕掛置(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那種風吹進來時,布幕飄啊飄的感覺....)等。
生理面則是看每個人在這樣的場域中的『姿勢』,像教師操作設備、走動與學生作業活動,承繼與物理空間的結合是否流暢。
心理面,看的是教學氣氛、言語互動效果、多媒體的情感力,我更注意師生們之間視線眼神的交流,也注意那種對話之間的『留白時間』。
而『心靈』,是希望真要打動孩子們的心,他們是否在意、是否專注、是否進入心流態.....。